首页 > 温馨问候 >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32条):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温馨问候 2024-01-25 14:36:19

1、好人的标准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怎样避免伤害他人?佛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威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

2、(佛心禅语)有情在所难免,有情,世间才有爱,才有博大的慈悲,可是情过重就会令人丧失冷静和理智,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3、(佛心禅语)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4、(佛心禅语)通晓治理社会道理的人,宁可舍弃一个恶人来保护全家;宁可舍弃一个不好的家庭来实现对一个地方的治理。

5、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6、(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即使用利刀割掉一块肉,创口也能够愈合,但是恶毒言语伤人造成的怨恨,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7、要看清人间真相,你的眼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人生真相,你的境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8、佛身安坐一国土,一切世界悉现身,身相端严无量亿,法界广大悉充满,于一毛孔放光明,普灭世间烦恼暗。《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9、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福人群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抖擞出这些个本算不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呢?

10、发菩提心与修六度行,为显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时中,于此二道不应舍离。(明)宗喀巴《菩萨戒藏持戒秆相论》

11、菩萨摩诃萨人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12、在我们的一生中,才智。财富。名利。地位等,这些穷其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当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什么都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13、不从有所得中无所得,不从无所得中无所得。须菩提,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是名无所得。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三,三慧品

14、(佛心禅语)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15、(心灵禅语)知足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只有知足,才能少几分烦恼,多几分乐趣。知足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人有了知足之心,才能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16、(佛心禅语)是法非有作思维之所能解,非神通修证之所能入,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得。悟之则顿超三界,迷之则万劫沉沦。——《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17、从社会看,家庭亲情。天伦之乐的享受是愈来愈淡薄了。老年人既得不到子孙的照顾,而年轻人也忘失了孝道的义务,彼此之间感情愈见淡薄。

18、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19、因果不信报后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不信因果,等到感受业报时,自然懊悔莫及了。

20、禅在生活中,净土也在生活中,八万四千法门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观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们才没有空过的时间。

21、(小亏与大亏)小亏都不想吃的人,就可能会吃大亏。一百出家人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22、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23、(佛心禅语)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骂止骂,而应该多向释迦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24、(江苏同里时光)小桥流水人家。一艘小船穿梭水道,看桥梁屋瓦变换,仿佛一千年往日的时光也荡漾在柔波涟漪中。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经典禅语感悟人生

25、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26、对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27、(佛心禅语)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如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一无德禅师

28、工作繁忙,生活压力日增,忽遇闲静便以为解脱之境,静缘了罢,直面红尘中事,心又热躁。静闹皆是缘,谁在应缘?谁在感受缘生缘灭而随之轮转?

29、看话禅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就是灭除妄念,话头如大火,妄念如蚊蚁,遇火即亡。妄念减少,头脑逐渐清明,于此清明中观照话头,方可谓看话头,而非想话头。

30、(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31、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经营名利场,不求名利不求荣,只幺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32、若不遇真师匠,唯应读诵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义,不离经穿凿,法法会归自己,处处体认心性,自于真宗,渐堪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标签:

    本站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观点等与本站无关。